“确保开学前各项工作准备到位、确保新学年教学工作有序开展”,这是省教育厅对全省普通高中进行新课程实验提出的要求。
领导挂帅 身先士卒
全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会议之后,各地除由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外,厦门、宁德和三明市各县的新课程领导小组还吸纳了财政、人事、编制和规划等部门的负责人,以加强各职能部门间的协调。漳州、南平、龙岩市还成立了普通高中新课程专家工作组、学科指导组等专业指导机构,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研究,为新课程实验提供指导和专业支持。各普通高中也相应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及专题工作组。在前期准备过程中,各设区市教育局局长亲自做动员部署,参加学习培训,分管局长更是当仁不让,亲自参与课题研究,抓好具体落实工作,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有力地推动了新课程实验准备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
样本带动 先行先试
各设区市都十分重视省、市级样本校的建设,在省级建立样本校后,各设区市相继共确定了104所市级样本校,并要求样本校积极承担省、市级课题研究任务,率先做好新课程实验各项准备工作。厦门一中加强了高一年级师资力量的配备,全校12个学科教研组组长中有10个配备到高一年级。各样本校在做好各项实验准备工作方面先行一步,均制定了实验工作实施方案及各项配套管理制度,并将它们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向本地区其他学校辐射,形成各类学校互相支持、经验共享的机制。龙岩一中注重抓好六大着力点,响亮提出了让“通用技术亮起来”、“选修课程特起来”、“校本教研真起来”、“信息网络用起来”、“考试评价研起来”、“综合实践活动实起来”,在6月份龙岩市召开的样本校校长会议上得到了与会校长的认可和赞许。
校本研训 扎实有效
各设区市在组织高一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的基础上,要求学校积极开展校本研训活动。厦门市要求学校组织全员校本研训,通过聆听课改专家的报告并进行讨论,学校领导和校内骨干教师为全校教师作课程改革辅导报告,并将到先行实验省份学习考察的调研报告和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汇编成册或刻录成光盘,提供给各学校作为校本研训的资料。许多学校都制订了各学科校本培训详细方案,充分发挥参加过国家级、省级培训的校级领导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南平一中各学科教研组为实现新旧教学模式的顺利过渡,进行了“确定一个研究课题”、“开好一堂研究课”、“尝试一种新课型”、“做好一组新实验”、“开发一本校本教材”和“编写一套练习册”等研究,努力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各校的校本教研虽然形式各异,但都强调从本校实际出发,立足突出“实效”二字。
后勤保障 各尽所能
各设区市都积极筹措课改专项经费,用于高一教师全员培训、购买培训资料和外出考察学习等前期准备工作。各地对学校现有仪器设备、图书、场地进行普查、摸底,按照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要求,针对性地提出了充实、更新的指导意见。许多学校也积极筹措经费,利用暑期时间加强对教学设施、设备的配置,通过改、扩建校舍、调整教学用房、添置更新实验教学设备和图书,努力为新课程的实施打好物质基础。
宣传工作 形式多样
各设区市广泛开展新课程的宣传工作,主动联系当地电视台、报社、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努力营造有利于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社会舆论氛围。龙岩、莆田、南平市教育局向市、县领导,各县教育局、进修校,所有高中校分发《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宣传手册》,做到人手一册;漳州市借助“漳州课改网”和“工作简报”,为报道新课程动态,展示研究成果、典型经验和做法,共享新课程资源,交流新课程心得提供平台;许多学校把高一新生军训和新课程培训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新课程教育,并在开学前通过召开学生家长会、分发《致高一学生和家长的一封信》、成立家长委员会、设立校长开放日和学校开放日等形式加强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宣传,让家长和社会了解高中新课程。莆田十一中6月中旬组织了一支10多人的高中新课程实验宣讲队,深入莆田秀屿区各中学,向广大师生们宣传新课程,并设计了调查问卷表,分发给辖区内的初三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新学年高中课改的实施作了思想动员和舆论准备。